口服液玻璃瓶是藥品、保健品中常用的劑型,目前市場上的口服液瓶通常以棕色玻璃瓶為主,我們都知道瓶中如果有殘留的玻璃碴對消費者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及傷害,下面來看一下如何避免這一問題吧。
1.供應環節。成型后要通過選擇、退火、檢驗、裝箱、人庫和運送等環節。這幾個環節中都有破損發生,都會有玻璃渣進入口服液玻璃瓶的可能。明顯請求供瓶廠家鏟除瓶內玻璃渣是不可能的。
2.清潔環節。
口服液玻璃瓶瓶要清潔三遍。_用自來水,_、三次用去離子水,洗瓶機為正置高壓噴淋式。因為重力效果,瓶內玻璃渣很少能被沖出。
3.甩干環節。通常選用直進直停式離心甩干機。多數的玻璃瓶在甩干中會發生劇烈磕碰,導致玻璃碴的產生。
4.烘干環節。烘干過程中因為水的張力使瓶中的小玻璃碴不能倒出,在操作時如果只倒置而不顫動,_無法確保玻璃渣悉數清理出瓶子。
5.待用環節。口服液玻璃瓶瓶從烘干機取出后溫度達200%以上,有必要放置室內,待其冷卻至室溫方可運用。瓶置于與之等高的鋁盒內,層層加高堆放,不免上基層相互破撞,發生新的玻璃渣,落人瓶內。
6.灌封環節。
口服液玻璃瓶灌封選用主動灌封機,因為設備失修及操作因素時有碎瓶的現象發生,而這些碎瓶發生的玻璃渣有隨機器的震動落人瓶內的可能。
7.燈檢環節。燈檢是口服液玻璃瓶生產中幾乎是_終把關的環節,設備是燈檢機,主要靠操作人員目檢。要有豐厚經驗的作業人員才能確保靖網之魚不從手中滑出。